早读丨苏轼创造的成语,你知道多少个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7:48 点击次数:187

\n
1.牛刀小试
\n
【解释】比喻有大本领的人,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。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》诗:“读遍牙签三万轴,欲来小邑试牛刀。”
\n
2.燕瘦环肥
\n
【解释】形容女子体态不同,各有各好看地方,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,而各有所长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孙莘老求墨妙亭诗》:“杜陵评书贵瘦硬,此论未公吾不凭。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
\n
3.羽化登仙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人得道而飞升成仙。形容人远离尘嚣,飘洒如临仙境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”
\n
4.对床夜雨
\n
【解释】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送刘寺丞赴余姚》:“中和堂后石楠树,与君对床听夜雨。”
\n
5.河东狮吼
\n
【解释】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,借以讥讽惧内的人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》:“龙丘居士亦可怜,谈空说有夜不眠。忽闻河东狮子吼,拄杖落手心茫然。”
\n
6.俗不可医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俗气已深,不可救药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于潜僧绿筠轩》诗:“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”
\n
7.水落石出
\n
【解释】原指水落下去,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,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;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”
\n
8.春梦无痕
\n
【解释】比喻世事变幻,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,不留一点痕迹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》诗:“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。”
\n
9.不时之需
\n
【解释】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需。”
\n
10.二八佳人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十五六岁的美女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》诗:“二八佳人细马驮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
\n
11.化为乌有
\n
【解释】乌有:哪有,何有。乌:没有。变得什么都没有。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》诗:“岂意青州六从事,化为乌有一先生。”
\n
12.江山如画
\n
【解释】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念奴娇,赤壁怀古》:“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”
\n
13.龙肝凤髓
\n
【解释】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江瑶柱传》:“方其为席上之珍,风味蔼然。虽龙肝凤髓,有不及者。”
\n
14.庐山真面目
\n
【解释】庐山三面临江,山势十分雄伟,山清水秀,风景奇丽,山上烟雾缥缈,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\n
15.坚韧不拔
\n
【解释】形容信念坚定,意志顽强,不可动摇,坚强不屈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。”
\n
16.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
\n
【解释】形容微不足道的空名和利益。蝇头:苍蝇的头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满庭芳·蜗角虚名》: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著甚干忙。”
\n
17.海屋筹添
\n
【解释】指长寿,后为祝寿之词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东坡志林·三老语》:“尝有三老人相遇,或问之年……一人曰:‘海水变桑田时,吾辄下一筹,尔(迩)来吾筹已满十间屋。’”
\n
18.绝无仅有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只有一个,再没有别的。形容非常少有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“改过不吝,从善如流,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,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。”
\n
19.百读不厌
\n
【解释】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,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》诗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
\n
20.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
\n
【解释】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,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。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东坡题跋·书摩诘〈蓝田烟雨图〉》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
\n
21.水到渠成
\n
【解释】水到渠成指是水一流到,沟渠自然形成;比喻条件成熟,事情就会自然成功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答秦太虚书》:“至时别作经画,水到渠成,不须预虑。”
\n
22.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
\n
【解释】竭:尽,完。拿不完,用不完,形容非常丰富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唯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”
\n
23.令人喷饭
\n
【解释】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,烧笋晚食,发函得诗,失笑喷饭满案。”
\n
24.雪泥鸿爪
\n
【解释】雪泥:融化着雪水的泥土;鸿:大雁。指大雁踏过雪地时留下的爪印,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?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
\n
25.浓妆淡抹
\n
【解释】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·其二》: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
\n
26.兔起鹘落
\n
【解释】指动作非常敏捷;比喻下笔快捷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》:“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即逝矣。”
\n
27.含辛茹苦
\n
【解释】形容经受过艰辛困苦。比喻忍受千辛万苦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中和胜相院记》:“无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。”
\n
28.不合时宜
\n
【解释】指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或社会潮流;比喻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。
\n
【出处】《东坡笔记》记载:“东坡一日退朝,食罢,扪腹徐行,顾谓侍儿曰:‘汝辈且道是中何物?’一婢遽曰:‘都是文章’。东坡不以为然。又一人曰:‘满腹都是机械。’坡亦未以为当。至朝云曰:‘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。’坡捧腹大笑。”
\n
29.物各有主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。”
\n
30.沧海一粟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。比喻非常渺小,微不足道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苍海之一粟。”
\n
31.所在皆是
\n
【解释】到处都是。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石之铿然有声音,所在皆是也,而此独以钟名何哉?”
\n
32.稍纵即逝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。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”
\n
33.人生如梦
\n
【解释】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场梦,比喻世事不定,生命短促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:“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”
\n
34.难能可贵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做到了难做之事,十分可贵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荀卿论》:“子路之勇,子贡之辩,冉有之智,此三子者,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。”
\n
35.胸有成竹
\n
【解释】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;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”
\n
36.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
\n
【解释】清风缓缓地吹来,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”
\n
37.聪明反被聪明误
\n
【解释】指玩弄小聪明,结果反而害了自己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洗儿戏作》:“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”
\n
38.余音袅袅
\n
【解释】原意是声音已经结束,余音还在缭绕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\n
39.呼之欲出
\n
【解释】意思是叫一声就像会出来似的。形容画像十分逼真,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郭忠恕画赞序》:“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。”
\n
40.惊魂未定
\n
【解释】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\n
41.明日黄花
\n
【解释】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,重阳过后,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。比喻迟暮不遇之意,也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九日次韵王巩》诗:“相逢不用忙归去,明日黄花蝶也愁。”
\n
42.一毫莫取
\n
【解释】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。形容为人廉洁,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。
\n
【出处】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;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”
\n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\n

\n